四川省是川芎主要栽培地,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川芎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较湿润的环境。在四川主产区,川芎绝大多数为和水稻轮生种植。本司作为座落在川芎主产区的一家专业打造川道地性药材的农业公司,通过多年的摸索、验证及实施推广,已经有一整套种植技术及方案。
现将泽泻的种植技术详细的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水稻收割后及时开沟排水:整块种植区起大围沟,深度80-100厘米;大田块起好边沟和穿心沟,深度30-50厘米;开厢面1.2-1.3米,厢沟20-30厘米;
二、栽种
8月中下旬至9月初为栽种的时节。
栽种前川芎苓子需浸种杀菌杀虫处理,浸种组合剂为:“齐美新”+“杀地通”+“喷效”。浸种的目的是预防苗后7至一个月的死苗,且使种苓出苗粗壮。
栽种应选不下雨天进行。栽前,将无芽或芽已损坏的、茎节被虫咬过的、节盘带虫或芽已萌发的川芎,一律剔除。然后,按川芎大小分级栽种。栽时,在厢面上横向开浅沟,行距25-30厘米,深3厘米左右。同时在每隔 6~10 行的行间密栽苓子 1行,以备补苗。然后,按株距15-20厘米,将川芎斜放入沟内,芽头向上侧轻轻按。苓子须浅栽,平放沟内,芽向上按入土中,使其既与土壤接触,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
为了防止后续除草带来的困扰,苓子栽下后需喷打“田骄”封闭除草剂。全田喷湿喷透,尽量当天栽植当天喷药,如遇下雨,必须在2天内喷施,错过时间不得再喷封闭除草剂。后及时盖一层稻草,以减少强光照射或暴雨冲刷的影响。
三、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
1.1 川芎整个生长期喜湿润,但又怕长期湿度过大和积水。平时应注意及时清理排水不畅的沟渠。2月中旬发芽前需开始灌水,水不能没过厢面,深度为半厢沟水即可。根据土壤墒情灌水2-3次,每次间隔7-10天。
1.2 川芎在栽后7至10天后,已经长新根和新芽叶,这时开始追施第一次肥。每亩撒施磷酸二铵5公斤+嘉园海藻基生物有机肥颗粒型20-40公斤或矿源活性炭5-10公斤;栽植后25-30天:每亩撒施二铵10-15公斤公斤+美滋乐N26长效氮肥5公斤 ;10月中下旬每亩用嘉园全水溶硝硫基平衡型复合肥10-15公斤,如果长势弱可加入美滋乐N26长效氮肥5公斤;11月中旬和12月中下旬,每亩用嘉园全水溶硝硫基高钾性复合肥15公斤;2月中旬,每亩施用嘉园全水溶硝硫基高钾型复合肥15公斤。
2、控草
川芎栽种后除用封闭除草剂防止杂草生长外,在整个生长期内都需控制杂草。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可以用除草剂除草,如“藏助”、“棉舒心”、“敌草隆”。但除草剂对川芎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川芎的长势和产量,建议除草剂用后3至5天后,喷施叶面肥,恢复川芎苗子的长势。
3、控苗控旺
11月中旬后,川芎进入了根茎膨大期,为了避免茎叶的徒长而影响根茎的膨大,所以这时需适当的控制地上部位的生长。
四、病虫害管理
1、病害:
1.1根腐病:多在接近收获时发生。初期地上部无明显病变,根茎内部变成黄褐色,根系先腐烂。严重时根茎腐烂,全株萎凋、枯死。
防治方法:剔除根茎腐烂的苓秆,防止地内积水。药物防治可用“瑞苗清”+“富诺根”;
1.2 叶斑病:也叫斑枯病,发病时叶片产生褐色不规则斑点,焦枯。
防治方法:可用“安泰生”或“明润丰”防治。
1.3白粉病:多发于9月-11月,发病时叶背及叶柄布满白粉,后期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可用“明润丰”或“拿敌稳”防治。
1.4 菌核病:发病后下部叶片枯黄,根茎湿烂,茎干基部现黑褐色病斑,稍凹陷,最后烂成一圈,地上部枯黄折倒,根茎顶端、茎基及周围土面,可见白色菌丝体和大小不等不规则的黑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可用“扑海因”防治
1、虫害
2.1 地老虎:又名地蚕、乌地蚕等。为鳞翅目夜蛾科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以幼虫为害,咬断根茎。
防治方法:①、不要使用未完全腐熟的肥料;②、“杀地通”浇灌。
2.2 茎节蛾:每年发生4代,幼虫从心叶或叶鞘处侵入茎秆,咬食节盘,为害很大,尤其育苓种期间更加严重。坝区为害造成缺苗。
防治方法:栽种前需要“杀地通”浸种,发生虫害或发生前用“杀地通”喷施除杀或预防。
2.3 蟋蟀:啃食川芎嫩茎秆。
防治方法:用“阿维菌素”防治。
四、采收和加工
4月下旬,川芎完全成熟,即开始收获。在晴天用双齿耙将全株挖取,割去茎叶(茎叶可留在田里作水稻肥料),抖去泥土,即上炕烘烤,或堆置1~2天后再上炕烘烤。上炕后,每日上下翻动1次,经2~3天后根茎逐渐干燥变硬,散发出浓烈香气,便可取出,放入竹制撞笼来回撞击,除净泥沙须根,即为商品芎。
|